通过变卖旗下资产,本来有希望单季扭亏为盈的东芝,却因为美国核电站业务再次陷入困境。这使得本已巨亏的日本百年老店雪上加霜,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危险处境。
过去几个交易日,东芝股价的累计跌幅超过40%。这家曾经因为家用电器而享誉全球的消费电子巨头,近年来的业务重心已经转向核电和芯片领域。但流年不利,在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件中遭遇打击之后,东芝再一次被核电拖入泥潭。
东芝、索尼、夏普和日立,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消费电子巨头,正集体遭遇着利润下滑、亏损甚至被变卖的危机。
身陷美国核工程泥潭:东芝可能资不抵债
12月29日,东芝股价再次下跌16%,加上此前两天的暴跌,东芝股价三天累计下跌40%。标普和穆迪已分别下调了东芝评级。此前,东芝称,将考虑就去年旗下西屋收购美国核电业务提列1000亿日元(约合8.5亿美元)的一次性亏损。日本NHK的报道更是称,亏损额甚至可能达到50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
财报显示,截止今年9月底,东芝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不足4000亿日元,这意味着一旦巨额亏损全部入账,东芝将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局。
2015年12月,东芝通过其美国核能子公司西屋电气以2.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西比埃公司(Chicago Bridge & Iron)的核工程业务。东芝的这次收购可说是被美国人坑了,因为在收购交易完成后,西比埃公司就以该交易中的营运资本计算方法(计算两个延迟的美国和项目的流动资金和负债)控告西屋电气;因为这部分成本已经巨额膨胀。
东芝在声明中也称,其旗下的西屋电气发现,完成美国项目的成本将远远超出此前的预计,这将导致资产价值远低于原先确定的水平,从而导致收购价中的商誉将远超2015年12月预计的8700万美元的水平。
2006年,东芝以54亿美元的高价从英国核燃料公司收购了著名核电站制造商——美国西屋电气。相较于1999年英国核燃料公司收购西屋时的12亿美元,价格高出3倍多。
收购西屋电气并没有给东芝带来惊喜,反而产生巨大的麻烦。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作为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制造商之一的东芝,遭到沉重打击。
祸不单行:东芝面临巨额索赔
东芝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创立于1875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自成立以来东芝的业务多次转变,近年来其业务重心已经从之前的家用电器和重型电机转向核能和芯片业务。
但财务数据显示,东芝的转型并不成功。自2011以来,利润持续下滑,到2014年时已陷入亏损。2015财年(截至今年3月底),亏损额更是高达4600.13亿日元。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东芝财报绘制的其总营收与净利润:
祸不单行,东芝还因财报作假面临巨额索赔。由于2008年以来在财报中虚增利润,今年10月,以外国机构为主的45家投资者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东芝对财务作假做出赔偿。加上此前日本信托和其他投资者的诉讼,东芝共面临273亿日元的索赔要求。
今年3月,东芝曾因财务困境先后将其旗下的医疗器械业务和家电业务分别出售给佳能和美的,意图扭转颓势。通过出售资产,东芝原本预计能够实现季度扭亏。但美国核电业务带来的巨额损失,让东芝陷入更深的财务危机之中。
人口危机袭来 日本消费电子巨头集体受创
其实不只是东芝,国人耳熟能详的几家日本消费电子巨头正遭遇集体困境。一些企业甚至被打包出售。
夏普:2015财年(截至2016年3月底)总营收为24615.89亿日元,同比下跌11.65%,亏损2559.72亿日元。今年3月底,鸿海和夏普发布联合声明称,鸿海及其三家子公司合计将以2888亿日元购买夏普66%股权;计入另外认购的夏普增资发行的1136.4万股特别股后,交易总价3888亿日元。
索尼:2016财年中报(截至今年9月底),净利润为260.08亿日元,同比大跌77.58%。今年11月初,欧菲光曾发布公告称,其拟收购索尼电子华南有限公司100%股权,支付对价2.34亿美元。
日立:2014和2015财年净利润分别下跌约18%和20%,正考虑出售旗下电动工具部门日立工机。
日本消费电子巨头们在近年来所遭遇的集体困境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大背景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创新动能衰减。据日本内政部估计,截至2016年12月,日本今年的出生人数约为98.1万人,低于去年。据世界银行数据,2015年日本总人口为12695.85万人,同比下跌0.14%,这已是日本人口连续第五年在下降了。
消费电子领域面临激烈的竞争,严重依赖创新驱动。总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不仅使得本国市场萎缩、公司运营成本上升,也让创业公司生存空间受到压缩。在日本政府不断量化加质化的货币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私人消费仍然持续下降。2015年日本的私人消费甚至回到了10年前的水平。
尽管在全球市场上相互竞争,但日本消费电子巨头们遭遇的转型困境并不值得中国同行们“弹冠相庆”,中国消费电子的整体水平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日资企业巅峰时期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而同样甚至更严重的老龄化压力,也已经摆在中国面前。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