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今年7月份以来,闻泰科技(600745.SH)的股价表现相当亮眼:涨幅超过50%,市值在10月份之后重回200亿阵营。

如果你有幸在低位买入了股票,那么恭喜你——至少截止目前还可以恭喜你。

但是在盯着K线图算涨幅之前,投资者有必要翻一翻过去几个月公司的一系列公告。继续持有还是获利了结你自己定。

直接端上来自公开信息的干货:

1、原大股东拟清仓式减持

原控股股东,现任第二大股东以及一致行动人已经公告,计划减持股份:按照当前股价计算,拟减持的股份市值超过36亿。10月31日,已经完成减持套现约1.94亿,剩余股份的减持计划将在未来不到6个月内完成。

2、现任董事监事减持

未来三个月内,公司一名董事,监事长及另一名监事,计划减持不超过所持股份的25%。

3、独立董事上任半年即辞职,辞职前质疑公司内控与财务报表真实性

由于对公司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保证”,新上任的公司独立董事,著名财务专家,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薛爽,在公司半年报表决中“弃权”。上任不足半年,薛爽已经辞去公司独董职位。

4、2017年三季报审议,全体监事投票“弃权”。

5、向原大股东巨额关联借款未经董事会审批,遭交易所问询。

6、交易所发函,追问公司内控与持续盈利能力。

……

翻翻公告,闻泰科技最近这半年好不热闹,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闻泰科技的故事还要从其前身中茵股份说起,而这一系列故事,都与公司原实际控制人,在资本市场颇有名气的高建荣夫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小散啊,大佬要撤退,财务专家毅然辞职了,200亿市值你抗不抗?

准备好爆米花,资本大佬金蝉脱壳,即将套现离场的大戏就要开幕了。

股价飙涨的另一面:清仓式减持,原大股东高位离场!

闻泰科技以及其前身中茵股份的辉煌历史暂且不表,先来说说股民最关心的减持问题。

2017年8月4日,也就是本轮股价开始上涨初期,公司第二大股东——苏州中茵(即现在的西藏中茵)披露了减持计划:接下来6个月内计划将其目前全部持股即6480.68万股股份全部减持,占总股本的10.17%。

苏州中茵的控股股东是闻泰科技原董事长、原实际控制人高建荣。

随后,在2017年9月21日,高建荣及其妻子冯飞飞披露,接下来6个月内计划将各自的全部持股即4126.67万股和1649万股股份全部减持,两者合计共占总股本的9.07%。

简单的说,公司原董事长高建荣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清仓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合计占公司股本的19.23%。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减持公告发布之后,高建荣以及西藏中茵于2017年10月31日,减持闻泰科技约637.2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单日套现约1.94亿元。

股民们请注意,这次减持的平均价格是30.49元,当时,股价创出2016年第二波股灾之后的新高。减持时机的拿捏可谓“精准”。

这还只是减持大戏的第一波。在完成这笔高位套现之后,高老板以及其一致行动人,还持有闻泰科技18.23%的股份。具体的说,就是116,190,803股(约1.16亿股),按照2017年11月27日收盘价计算,这批股份的总市值约36.6亿。

总结一下:根据此前的两份减持公告,这批当下市值超过36亿的股份将在接下来几个月,陆续完成减持!

喜欢钻研K线图的小散们:你看到了创近期新高的漂亮走势图,人家看到了真金白银。

这并不是西藏中茵的第一次减持。2016年12月5日,以及2017年的另一个时点,西藏中茵先后以协议转让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合计减持8000万股。由于采用协议转让和大宗交易,详细的减持价格很难知晓,但即便是以2017年的最低股价来毛估估,这笔股份的市值也可以达到14亿元。

当一系列减持完成,高老板夫妇和西藏中茵最终能合计套现多少,目前尚难预料。也许四五十亿,也许更高。

这就要看闻泰科技的股价能不能给点力了。

良心独董上任半年毅然辞职:公司财报真实性遭质疑

就在西藏中茵和高董事长夫妇忙着减持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董事会里传出来了。

公告显示,闻泰科技在今年3月份新聘请的独立董事薛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提出了辞职。上市公司的公告显示辞职系因“个人原因”。

但事情恐怕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辞呈提交后不久,薛爽女士便在闻泰科技的2017年半年报中投了弃权票(辞职在半年报发布后才正式生效),理由如下:

(1)公司2016年底重组后,新、老大股东处于就相关资产、文件档案等进行交接的阶段。在本次中报编制过程中,经与公司高管沟通,了解到交接过程不够顺利。地产板块的管理人员仍保持了原来的管理人员,上市公司对地产板块子公司的控制能力不强,内部控制存在隐患。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在取得部分交易合同,查阅财务单据和银行账户往来等相关支撑材料过程中存在明显障碍。

(2)根据地产板块财务人员提供的半年报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计向关联方苏州中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茵集团”)拆入资金余额为7.9亿元。根据公司借款协议,从2017年1月1日起,按11.15%利率计息。据2016年报,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共计向关联方中茵集团拆入资金余额为5.89亿元,本期增加2.01亿元。该资金拆借行为为关联交易。但因公司未能取得原管理层移交的借款合同,因此借款具体时间,签署的具体条款无法确认。查阅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未发现与该笔关联交易相关的公告,据此可以推测在该借款发生时,该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批准。

本人认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并已向董事会及管理层汇报个人建议及意见,建议董事会及管理层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无法保证公司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2017年半年度报告中报首页“重要提示”中所述内容本人均无法保证,也不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因本人无法发表意见,故选择投弃权票。

直接划重点,用通俗的语言来归纳一下薛爽女士在半年报中发表弃权意见的原因:公司重组了,但新老大股东交接不顺利,公司内控存在隐患,上市公司连查阅下属公司账目都存在障碍;原大股东(中茵集团)与上市公司巨额关联借款竟然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公司财报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就差直接点名道姓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了!

薛爽女士的质疑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不仅仅因为她是闻泰科技的独立董事,还因为其专业背景。薛爽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是国内著名的财务专家,研究方向包括财务会计、公司财务、审计,专业能力杠杠的。

薛爽教授的学术水平,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2006年就被评为上海市曙光学者,2010年就获得了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大A股,甘当花瓶甚至为虎作伥的独立董事不在少数,像薛爽教授这样有专业水平,又有良知,敢于说真话的“中国好独董”值得点十万个赞。

身为国内顶级的财务专家,以独立董事的身份对上市公司内控和财务真实性存有疑虑,上任不足半年就提出辞职,她的担忧小散们看懂了吗?

故事说到这里,各位看官可能有点晕了,为了不那么烧脑,有必要交代一下背景。

前情提要:中茵股份变身闻泰科技

现在的闻泰科技,其前身为中茵股份,于今年8月4日才正式更名为闻泰科技。

此前,中茵股份的大股东是苏州中茵,实际控制人是高建荣。2007年5月至2017年1月,高建荣担任中茵股份董事长。

2015年10月,中茵股份通过发行股份收购闻天下持有的闻泰通讯51%的股权。2016年底通过资产置换与现金收购的方式收购闻泰通讯另外49%的股权,并在2017年1月完成过户。

2016年12月5日,原控股股东苏州中茵将部分股份协议转让给张学政。张学政与闻天下为一致行动人。

随后在12月8日,中茵股份发出公告称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均发生变化:第一大股东由苏州中茵变更为闻天下投资、实控人由高建荣变更为张学政。

2017年1月21日,高建荣辞去董事长职务,张学政当选董事长。

从行业变更,到董事长变更,再到公司名称变更,头顶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ODM厂商光环的闻泰科技完成全面入主。

之前,中茵股份主要经营房地产业务,后陆续涉足过医药、采矿、大健康等领域。但是,业绩一直没有太大起色,2015年还亏损了1.46亿元。

从已辞任独董薛爽女士对于半年报的“弃权”原因来看,疑虑主要集中在公司的地产业务。而地产业务正是中茵股份原先留存、尚未剥离干净的老业务。

在公司更名闻泰科技之前,高建荣已经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职务,但截止2017年11月2日,高建荣夫妇及西藏中茵仍合计持有公司18.23%的股份。

插播完毕。现在的闻泰科技,也就是曾经的中茵股份折腾的这些事情,交易所也看不下去了。

交易所追问:公司到底有没有持续盈利能力?

2017年9月16日,上交所针对闻泰科技的半年报发出了问询函。

问询函内容包括独董提及的内控问题、公司与原大股东苏州中茵的关联借款问题、持续盈利能力等问题。其中关于内控和持续盈利能力的部分问询内容摘录如下:

二、关于公司内控与持续盈利能力

3、半年报披露,公司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单位及个人往来”款项金额为16.59亿元。2016年年报披露,上述金额仅为3998.43万元,本期金额大幅增长。请公司补充披露上述往来款发生的原因、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4、半年报披露,公司预收款项为9.72亿元,比2016年末增长50.48%,原因主要为公司房地产业务预收的房款;半年报同时还披露,公司本期处置了6家房地产类子公司的股权,不再纳入合并范围。请公司补充披露预收账款的主要明细,在房地产业务进一步剥离的背景下,公司预收房款比2016年年末大幅增长50.48%的原因和合理性。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除此之外,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徐州中茵向苏州中茵的关联借款事项也颇引人关注,摘录如下:

2、半年报披露,公司本期期初对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5笔合计8.49亿元的长期借款将于2018年2月至2022年12月到期,利率为4.75%至6.66%不等,本期期末上述借款余额为2.9亿元,大部分已清偿。半年报同时还披露,公司新增向大股东中茵集团借款2.01亿元,利率为11.15%,本期利息支出从上期的1599万元增长至6240万元。

请公司补充披露:(1)提前清偿长期借款的原因及合理性;(2)结合本期利息支出大幅增长的原因,说明提前清偿低利率银行借款的同时向大股东拆入高利率借款的原因及合理性。请会计师发表意见。

未披露的巨额关联借款:利率高企,未经董事会批准!

交易所对闻泰科技的问询,涉及到一系列巨额的关联借款,这也正是薛爽教授投出“弃权票”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7年的半年报中,闻泰科技一项临时公告未披露事项着实惊到了投资者们:

截止2017年6月底,闻泰科技向苏州中茵借款余额达7.9亿元,而约定的利率竟然达到11.15%,高出央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近6.8个百分点。同期其向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利率则在4.75%至6.66%之间。

重点是,此项重大关联债务的变更及协议签署竟然没有告知董事会,也没有经过董事会批准!

而据闻泰科技披露,2016年就向苏州中茵的拆入资金利息计提了约2631.76万元,到了今年,仅上半年就需计提利息约4022.69万元。

看到要给予即将清仓离场的原控股股东4000多万的利息费,小股东们不知心情如何?

中茵股份往事:深陷亏损,市值神奇飙升250亿

撇去近期的这些糟心事不说,业务变更前的中茵股份业绩究竟怎样呢?下图为中茵股份2008年至2015年的净利润情况:

中茵股份的归母净利润除去2008年及2011年达到1.5亿元以上之外,其余年份基本都在1亿元以下,尤其在2011年之后,逐年下滑,2015年甚至巨亏约1.46亿元。

若看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盈利情况更凄惨些,利润为增长的两个年份即2010年和2011年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仅为0.447亿元和0.45亿元,远低于归母净利润。

财报显示,中茵股份的净利润中,有大量来自政府补助的非经常性损益。

翻查报表,2008年至2015年,中茵股份共计获得约3.2亿元的政府补助。而同期归母净利润总和为5.53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总和仅为1.55亿元。

按理说,那几年,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岁月,很多地产商都赚得盆满钵满,怎么到了中茵股份这儿,就变成了政府补助占利润大头呢?

业绩虽说不行,但是市场的反应却很“A股”:中茵股份的市值从2008年初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底的约260亿元。

这很可能得益于深谙在A股“讲故事”之道。

A股老司机:雷声大雨点小的转型系列故事

转型年年说,赛道也是年年换。在“中茵股份”时代,公司的转型故事连年上演。

下图为中茵股份在2012年年报提出的发展战略:

实际上,公司也确实涉足了医药行业。比如,花了580万元控股了一个医药销售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4月份,中茵股份以580万元现金收购西藏泰达55%的股权,产生商誉496.67万元,其主要经营代理医药产品销售业务。虽说这距离医药研发中心还很远,不过万里长征也要先跨出第一步嘛。

不过,转折来的让人猝不及防。

在2013年9月,上市公司便将所持西藏泰达的股权以800万元,全部转让给控股公司苏州中茵。

亲,说好的转型医药行业呢?

在2013年年报中,公司的发展战略不再提及医药这个“重要一翼”了,而是要谋划一个更大的未来——要做大黄金产业:

2013年1月,中茵股份子公司以2.97亿元收购矿业设备公司蓬莱玉斌26%的股权。当时的公司控股股东苏州中茵及其子公司林芝中茵收购玉斌另外40%的股权,并将这部分股权委托中茵股份代管理。

截止2012年底,蓬莱玉斌的净资产不过697.56万元,到了2013年10月底,净资产更是仅为97.14万元。但评估机构对其净资产估值达到14.23亿元,增值率达146.36倍。主要是由于玉斌公司拥有的1宗采矿权和5宗处于详查阶段的探矿权。这也就是其所谓的做大黄金产业。

但从收购至今,蓬莱玉斌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上半年,蓬莱玉斌实现净利润约-82.9万元。

真不知这笔买卖当初又是怎么算的?

钱已经花出去了,原先敲定买卖的大股东也将清仓离场,不知道这笔高价买来的“黄金坑”最后埋的又是谁?

重组之后的闻泰科技头顶科技光环,但其究竟能够发展得如何,仍有待时间来检验。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更现实的问题是:原任大股东已经公布了减持计划,套现清仓的号角声已经响起。

俗话说,好聚好散,再见亦是朋友。这么多“收尾”的事情,还没有擦干净,原大股东就要清仓离场。这是金蝉脱壳的节奏吗?

那些没填完的坑谁来填?200亿市值能否扛得住?又由谁来抗?

献上林忆莲的《当爱已成往事》,也许某些人就希望小散们快点忘记往事:

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真的要断了过去 让明天好好继续

…………

忘了我就没有痛 将往事留在风中

要将往事留在风中,真的这么容易吗?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话题:



0

推荐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3930篇文章 72天前更新

见微知著,把财报剖开给你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