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过去两天,关于神秘“滞港”资金在港股疯狂扫货的消息先是在金融圈小范围流传。后被香港媒体曝光,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有大笔资金入场原本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特别之处在于资金来源。香港《信报》称:据中资投行消息透露,该批神秘资金原本准备用于海外并购,去年遭中央下令取消或搁置交易后停泊本港,现取得“批准”在港买入中资及蓝筹股。

这其实只是万亿出海资金的冰山一角。

 买买买:天量资金在香港突击扫货 

市场传闻得到了交易数据的印证,巨量资金最近几个交易日正在港股疯狂扫货,重点是中资金融地产股和大蓝筹。而且交易数据显示:扫货从2月6日开始,就已经在有节奏的进行了。即便是市场传闻经媒体曝光后,扫货进度仍然在继续,先看清单:

中国人寿(2628.HK):2月6日成交额29.6亿港元,是一月份日均成交额的5.5倍。

中国平安(2318.HK):2月6日成交额32.7亿港元,是一月份日均成交额的4.23倍。

香港交易所(0388.HK):2月8日,成交28.6亿港元,是一月日均的5.8倍;2月9日,再成交21.7亿。

除此之外,中国银行、华润置地和中国海外发展等中资大蓝筹成交量均在2月6日到9日之间急剧放大。

 资金净流出: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万亿资金投向海外 

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只是巨额跨境资本的冰山一角。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国内资金加速投向海外的动力已经不可抑制。

2015年之后中国境内投资者对海外的投资出现了异乎寻常的井喷。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境外企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高达 11299.2亿元人民币(折合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53.7%。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比绝对金额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变化趋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境内投资者的对外投资一直是处于温和的平滑增长。去年的井喷相当突兀,这一点在面包财经根据官方数据绘制的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变动趋势上一目了然:

 

如果不是大量的海外投资因为当地监管和换汇限制被取消,情况可能更严重。根据《金融时报》报道,2016年中国海外交易被取消的金额总数超过了7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0亿元(按照平均汇率计算),而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约100亿美元。

如果将被取消的海外投资也计算在内,去年总的累计海外投资很可能已经逼近2500亿美元。天量的资金投向海外,即便只有一小部分滞留在香港,也足以对市场形成巨大的影响。

 外汇保卫战:3万亿美元真的很多吗?

1月份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引发全民关注。官方的声音认为:

“外汇储备是一个连续变量,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经济金融环境下,储备规模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无须特别看重所谓的整数关口”

“无论从绝对规模看还是用其他各种充足性指标进行衡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都是充裕的。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项目保持顺差、财政状况较好、金融体系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些有利因素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成为稳定的强势货币,也将促进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但实际情况可能未必如此乐观。根据商务部的数据:去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仅为8132.2亿元,折合1260亿美元,比对外投资额少了441亿美元。这是多年来,中国首次成为投资资金净流出国。

外贸顺差也在急剧减少,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了超过839亿美元,仅次于次贷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

 

根据外管局的数据计算,过去24个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减少了超过8000亿美元。在贬值预期下,要稳定汇率意味着有可能消耗更多的外汇储备。贸易顺差急剧收窄,投资领域加速资金外流,如果形势不能逆转,3万亿外汇储备真的算多吗?

去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抱怨,换汇困难,而一个已经被冷落多年的词语又开始流行:出口创汇。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话题:



0

推荐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3930篇文章 72天前更新

见微知著,把财报剖开给你看。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