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头顶2016年全球最大IPO光环的邮储银行,在股价稳定期结束后持续跌破发行价。昨日股价收于4.36港元,创上市以来新低,较发行价格下跌超过8%。

一众以发行价入场的基石投资者已陷入浮亏。此前耗资108亿认购的李嘉诚家族,账面浮亏约9亿港元。

但对于看好邮储银行长期价值“持币待购”的投资者,更大幅度的破发也未必是坏事。是时候密切关注邮储银行了。

国家队小幅抛售 李嘉诚家族浮亏9亿

今年9月,邮储银行在香港上市,以591亿港元的融资额创下2016年全球最大IPO记录。

根据港交所数据,李嘉诚父子通过其旗下所创办的三个慈善基金会,以4.76港元每股的价格,耗资近108亿港元持有邮储银行22.67亿股的股票,占邮储银行H股11.62%的股份,相当于邮储银行全部发行股本的2.8%。下图为面包财经对港交所邮储银行股权披露页面的截图:

在股价稳定期内,保荐人高盛耗巨资对邮储银行的股价进行托底,股价维持在发行价附近,并一度小幅上涨。但在一个月的稳定期结束后,邮储银行的股价在本周持续下跌。

截至10月26日收盘,邮储银行的股价为4.36港元,与发行价相比,下跌了8.41%。李嘉诚家族账面浮亏9亿港元。

在股价破发之前,“国家队”已经小幅抛售。据港交所股权披露,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已于10月17日以每股4.76港元的价格出售了800万股邮储银行股份,套现3800万港元,所占H股的比例也由之前的5.87%下降到4.98%。

破发早有先兆 成功上市仰赖基石投资者保驾护航

邮储银行的破发并不出乎市场的预料,一些国际投行之前已经发布了唱空的报告。

瑞信曾发布报告称,邮储银行的估值过高,其发行市盈率超过8倍,是内地银行股中市盈率最高的股票,但其资产回报率仅为同行业一半。瑞信认为,邮储银行的合理股价为3.5港元。

这样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邮储银行公告显示,邮储银行在香港发行的部分仅获得2.6倍的超额认购,不算太踊跃。邮储银行的成功上市很大程度上仰赖战略投资者和基石投资者的“保驾护航”。邮储银行成立于2007年,前身为邮政集团的邮政储蓄和邮政汇兑业务;2012年实施股份制改制,2015年以每股3.89元人民币(约合4.45港元)引入瑞银、中国人寿等10家战略投资者。IPO时,又以每股4.76港元的价格引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基石投资者。

据邮储银行招股书显示,截至2016年一季度,邮储银行的资产总额与存款总额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位居第五位。但净利润较低,不仅低于五大国有银行,也低于招行、兴业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据财报,2016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净利润为232.16亿元,仅为工商银行的15%。下图为面包财经根据上市银行财报列出的商业银行利润排行:

此外,邮储银行过高的成本收入比也受到诟病。2016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为63.63%,与2015年底的58.73%相比仍在上升。而当前A股上市大银行成本收入比低于30%已成常态。

此外,随着央行数次的降息降准,各银行的净息差都在持续下降。但由于邮储银行的收入更依赖于净利息收入;这使得邮储银行对净息差的收窄格外敏感。

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的营收中有87%以上来自净利息收入。而工商银行只有65%的收入来自净利息收入。

据中信证券研报,2015年邮储银行的银行卡卡均贡献收入为6.11元,而工商银行的这一数字为50.53元;且在保险、基金代理销售、托管资产等方面,邮储银行也远远落后于同行。

“绝对信心”事出有因,大幅破发之后的邮储值得关注

尽管邮储银行与同行业相比有一定的劣势,但也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此前,李嘉诚通过旗下长和发表声明称:对邮储银行有绝对信心,把对邮储银行的投资视为长期投资。

邮储银行庞大的零售客户资源和巨大的改善空间,或许是李嘉诚对邮储银行绝对有信心的原因之一。

截至2016年一季度,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数量为40057个,目前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已经覆盖了中国所有的城市和98.9%的县域地区。借此,其积累起中国最为庞大的零售客户群体,截至2016年一季度,其个人客户数量高达5.05亿人。

庞大的网点资源,使得其获得了充足稳定且低成本的存款来源。截至2016年6月末,其存款总额为6.90万亿元,其中超过85%来自零售存款,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由于其生息资产集中于政府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使得其不良资产较少;截至今年6月底,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为214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8%;远低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

此外,其拨备覆盖率也远高于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为重要的是,超低的存贷比使得邮储银行的贷款业务发展拥有充足的想象空间。

一旦邮储银行在贷款、中间业务和成本收入比等方面取得实质性改进,未来利润增长空间其实相当大。

或许是时候跟随李超人的步伐,开始关注邮储银行了。更大幅度的破发未必是坏事,尤其对那些“持币待购”的价值投资者。

文末彩蛋:挤破脑袋出国 真的可以逃过一劫吗?

本文作者:面包财经(ID:mbcaijing)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话题:



0

推荐

面包财经

面包财经

3930篇文章 72天前更新

见微知著,把财报剖开给你看。

文章